1.中国传统文化对美的论述
“美学”这一名称是近代才由西方传入中国的,但在中国的历史上,审美的意识早就存在。
美学是审美意识的理论形态,也可以说,中国古代就已经对美学有了自己的一套认知体系。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历史阶段:1,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。
老子、孔子、庄子的美学理论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。中国美学的起点至少可以追溯到老子,他提出了如“道”、“气”、“象”、“有无”、“虚实”、“自然“等概念,对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,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。
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美育的思想家,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,主要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,孔子认为最高的人生境界乃是一种审美境界。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家美学传统,提倡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。
2,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。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,当代的美学家们提出了如“意象”、“风骨”、“传神写照”、“气韵生动”等美学范畴和命题,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。
3,唐宋时期,禅宗也开始对中国古典美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。此时的审美开始讲求体验刹那真实,瞬间直接中生出的意象世界,即世上的美并不是离开人的一种实体化的存在,而是在人心上显现的世界,即“意境”。
4,清代中国美学接收了西方绘画的融合,将中国古典美学推向了一个高峰,至今对我们理解美和美感仍有极大的启发。5,到了近代,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美学家,梁启超、王国维、蔡元培等人,尝试将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结合起来,并提倡美学教育。
如果说梁启超、王国维、蔡元培等人开辟了中西美学融合的道路,那么朱光潜和宗白华则是将中西美学融合推进了一大步。宗白华先生对中西美学都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,也一直倡导和追求中西美学的融合。
他认为中国学者天资本极聪颖,而且心胸思想宏大,若再养成积极创造的精神,与世界文化上一定有绝大的贡献。宗白华先生在美学领域著作颇多,最著名的是《美学散步》和《艺境》,而这本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《宗白华讲美学》收录了其美学全著述,用灵动的笔触,描述了美的本质与境界,配以数百幅高清插图,让读者宛如游走于世界各大美术博物馆之中。
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,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。古代文人士子,都精通诗、书、画及音律,这是因为绘画、诗词、音乐、讲究的是一种"意境",它包括了创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,即“意”和对外在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的反映、再现,即“境”。
这种情感和环境相融的境界蕴涵着无穷无尽之韵味,气韵生动,达到超越物化不受现实羁绊的精神境界,正是古人崇尚的最高审美标准。古代文人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,提倡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必须诗、书、画、印相得益彰,人品、才情、学问、思想缺一不可。
现今汉服、古风、国潮在年轻一代人中兴起,正是因为我们逐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。可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美该如何去欣赏,我们却知之甚少,如今我们可以通过这本《宗白华讲美学》带领我们去领略和鉴赏,古代文人诗、书、画、音乐以及生活体验的美学思想。
一生都在追求美的宗白华,被誉为“融贯中西的一代美学大师”,在其笔下,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被熔炼出来并被表现到了极致,对喜欢传统美学或想要构建美学知识的人来说,这是一本不能错过的好书。我是淘气花猫,我手写我心,用文字表达观点,在阅读中修炼思维。
2.材料一 中国的文化早就有兼取众长以为己美的优良传统和
【答案】(1)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。
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。求同存异,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;兼收并蓄,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、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。
中华文化的包容性,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,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他民族文化的理解。 (2)国家要加强管理,正确引导。
①应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,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,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。②弘扬主旋律,提倡多样化,发挥社会主义文化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,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,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。
③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,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,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,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,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,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。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,支持健康有益文化,努力改造落后文化,坚决抵制腐朽文化。
【答案解析】试题分析:(1)考查课本基础知识,较简单。“中国的文化早就有兼取众长以为己美的优良传统和海纳百川的胸怀”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,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,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。
对于如何理解,简单的阐述一下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含义,以及中华文化包容性的作用即可。 (2)作答本题时注意主体是国家,国家应该怎样发展大众文化。
首先指出材料中文化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令人忧虑的现象,因此国家应加强管理、正确引导;之后,进一步阐述国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,如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;弘扬主旋律,提倡多样化;大力发展先进文化,支持健康有益文化;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等。 考点: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大众文化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小教范文网 » 关于中华传统美的的范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