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北京的符号 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(北京)
[北京的符号 2006年高考满分作文(北京)]
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,心中盘算着买车,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,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、亮晶晶的瓦圈,闪着光;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抹茶碗招呼客人,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,壶嘴徐徐吐着水雾;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,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,老太爷微笑点头;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,心中暗道“不传!不传!”,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,静静倚立墙角,与主人遥相呼应……
2.寻2006.北京高考满分作文《北京的符号》全,是写戏剧的
北京的符号
梦幻中,我看见你细细描出丹凤妩媚,轻轻点出朱唇含丹。戴上珠凤鸾头,披上锦绣霞帔。水袖轻摇,舞起千百风情;莲步轻移,迈出万千娇媚。
曲折幽深的胡同里,一个消息打破了平静———梅兰芳老师来了。于是人们洋溢着喜气,走进剧场,一声高腔,台下观众如醉如痴。
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,一面品着香茗,一面颔首击节。是啊,这皇城根下,哪里少得了轻盈飘逸的水袖,哪里少得了字字珠玑的戏文?京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,更是北京城的符号。
“此曲只应天上有,人间哪得几回闻。”每当名角出场,北京各处的戏楼便像过年一般的热闹,走出剧场的人们仍意犹未尽,一步一回头地观望。梦醒时分,我忽然明白,京剧大师已经乘鹤西归,而对京剧的痴迷也随影而去。幽深曲折的胡同,难得再为一折戏而激动。北京的符号,民族文化底蕴无限深厚的京剧,难道真的就碾碎于时代的车辙,消失于滚滚红尘之中?
我怅然。我寻觅。
走到繁华的大街上,到处是鼎沸的人声,到处是喧嚣的车流。路边时而传来声嘶力竭的歌唱,震耳欲聋的音响,那是流行音乐。我走进音像商店,在最偏僻的角落,找到了积着灰尘的梅兰芳的唱片,封面印着的梅大师的照片上似乎多了些许忧郁。我徘徊于往昔的戏园,这里早已改为电影院,正上演着美国的大片。
我寻你不到啊!莫非北京的这个符号真的蒙受了灰尘,失去了踪迹?
直到这一天,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打破了未名湖畔的宁静,中国最优秀的莘莘学子,被昆曲和京剧的优美曲调深深感动,年轻的血液随着戏剧艺术家一唱三叹的音乐旋律而奔涌。我感受到新世纪新一代学子对文化精粹的热情,我亲见到北京的文化符号正焕发出熠熠的光彩。
久未再印的戏折开始重印,清代三大戏楼又予重修,新一代的“角”们正在台上一展歌喉。台下有老人垂垂的白发,有青年炯炯的双眼。老树发新芽,古老的艺术正跟上时代的脚步,创造着北京新的历史篇章。
且看今日的京剧舞台,电脑控制的灯光,电子合成的音乐,演绎着古代和现代的故事。京剧作为北京的符号,伴着日新月异的城市,同着建设中的“鸟巢”“水立方”,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2008年奥运会,一起迎接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目光。
●亮点解读 : 北京的符号可以是物质文化遗产,如城市建筑;北京的符号也可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,如天桥的杂耍和胡同小贩的吆喝。本文作者另辟蹊径,谈作为北京的符号的京剧在北京的发展与复兴。作者对比地写出京剧在历史上的兴旺与衰落,也展现了今日京剧舞台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,从而有力地说明,京剧作为北京的符号当之无愧。选材新颖,叙述和议论中充满情感,可以说是本文最大的亮色。
3.用诗歌生命文散文等写一篇关于北京作文
北京的符号——老舍与北京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,心中盘算着买车,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,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、亮晶晶的瓦圈,闪着光;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,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,壶嘴徐徐吐着水雾;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,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,老太爷微笑点头;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,心中暗道:“不传!不传!”堂前老北京那枝镖局长枪,静静倚立墙角,与主人遥相呼应……读老舍先生的书,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,游览北京的街巷,呼吸北京的气息,欣赏北京的色彩,聆听北京的节奏,感受北京的心情……老舍先生的作品,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!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、点点滴滴,似一段京胡弦语,激越铿锵,余韵悠长;如一壶茉莉花茶,馥郁芬芳,回味无穷。
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——“良乡肥大的栗子,过了砂糖在锅里‘唰唰’地炒着,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”;“高粱红的河蟹,用竹篓装着,沿街高声叫卖;而会享受的人们,会在酒楼里,用小小的木锤,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”——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;也只有老舍先生,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!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,可他却生在北京、长在北京,更无比地爱着北京。他爱老北京的一切,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:喜庆、稚拙,又不失王者的大气;细致、精巧,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。
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,用自己的心,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,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,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。于是,老舍先生的文字,老舍先生的名字,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、北京的符号。
老舍先生出过国,留过洋,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“老北京”变成“新北京”,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。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——《四世同堂》中的主人公瑞宣,喜欢逛八面槽、大栅栏、琉璃厂,可他也惋叹“在不久的将来,这些店铺都会消失”。
正因为此,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,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,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。于是,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、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,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,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,一座永恒的丰碑。
简评: 本文选用的材料很典型,很有说服力,体现了考生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。作者抓住老舍先生来选材,老舍先生就是北京的符号。
文章通过老舍先生作品中对北京的描写,指出老舍先生是北京符号的发现者、热爱者和创造者。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:先举老舍先生作品中阅读下面文字,按要求作文。
(60分)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,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。故宫、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;天桥的杂耍、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;琉璃厂的书画、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;王府井商业街、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……随着时代的发展,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。
保留以往的符号,创造新的符号,是北京人的心愿。
4.怎么样写好作文,使作文更突出中心
1.细观察。
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。只有仔细地观察,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,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。
2.多阅读。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。
要写出好文章,就必须多读书。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。”我们强调既要多读,又要选择地读,更要读进去,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,语言特点”等。
我读书、学习、积累知识一般是用快速阅读法,这里说的快速阅读不是简单地阅读速度快,跟略读、跳读扫读等有着本质的区别。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、学习方法。
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,更是理解的高效: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非常好的作用,帮助我们对文章做整理、分析和归纳。掌握速读记忆之后,可以把阅读效率提高很多倍,无论是阅读素材积累还是学习,都有极大的帮助的,特别是对于时间紧张的高中生来说,非常有必要练习提高一下。
具体练习可以参考《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》,我自己用的是这个。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,尤其是中学生,加强课外阅读,是非常必要的,阅读从大的作用来说,滋养着人的心田,提高自我修养,养成读书的好习惯,终生收益,从小的方面来说,中学生阅读可以增加知识面,提高语文素养,尤其对于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。
3.常练笔。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。
要想入作文的大门,并求得不断进步,更重要的是多练。谚语说的好:“文章读十篇,不如写一篇。”
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。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,天天坚持写日记,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。
5.怎么样写好作文,使作文更突出中心
作文怎么突出中心思想 突出中心的三种方法
首先,观点单一,明确中心。
考场作文有些题目的中心比较明确;有些题目意在题外,隐喻性强,比较有深意,含蓄,表现出几个不同的中心。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分析题目,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,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,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,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。否则“意多乱文”。记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。记叙文的主旨不能太泛;议论文的论点应始终不变。整篇文章要紧扣一个中心,防止偏离题意。
而有的的学生在一篇文章中确有多个中心,这一段说的是这个理,下一段却又跑到下一个理上了。如河南一位考生的作文,题目是《放手》,第一段写面对现实要坦然对待,第二段写的是不要伪装,第三段写居里夫人有成果与人分享,第四段写外国一个孩子凭毅力学会了用筷子,第五段写虚心使人进步,最后一段总结:要放松自己。颠三倒四,忽东忽西。
因此确立观点时,一定要单一。确立中心后,必须列出作文提纲,有了提纲就如同盖房子有了草图,有助于作者掌握全局,避免丢三拉四,前后重复,本末倒置。这样,既可提高写作质量,又可加快写作速度。
其次,精心选材,紧扣中心。
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,对表现中心思想突出有力的材料就选用到习作中去,否则就舍弃。材料选好后,再从中选出最具新意的材料来。如浙江卷满分作文《醉乡》,这篇文章行文很大气。作者先以一首七绝点明世上万事本为空的道理,接着以一组整齐的句式点明醉乡二字,总领全文。正文部分,作者以李白、张若虚等为例,论述我们不要在酸甜苦辣的潮水中迷失方向,迷失心灵。收尾两段,作者以诗意的语言,优美的意境,再次强调我们应放逐自己的心灵,觅得的一个最快乐最自然的醉乡。作者从名利场起笔,引出寻找“醉乡”的话题,紧契生有所息的话题。列举的人物李白、张若虚以及由此营造的空灵情境都突出了“醉乡”的主旨。精心选材,紧扣主旨,使文章中心突出。
但是如果所选的材料不能紧扣话题,即使是新鲜、生动的材料,也要“忍痛割爱”。选好后,并不是把材料记录下来就行了,还要分析材料是怎样表现中心的,只有这样,所选的材料才能真正为中心服务。
另外,巧用技法,凸现中心。
要善于点明中心,在考场作文中,这一点更为重要。点题的方式多种多样:
从表达方式上看,有抒情点题、议论点题、叙述点题、描写点题。全国卷满分作文《烟随风逝,名随史流》的结尾处“溶溶月,淡淡风,能够忘记该忘记的,留下该留下的,是我们的福分。让往事随风,看云卷云舒,闻梅花香飘万里,忆花香淡雅。”描写流畅自然,如行云流水,点明了“忘记该忘记的,留下该留下的”这一主题。
从修辞的角度看,有反复点题、设问点题、排比点题、引用点题、比喻点题。魏巍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开头部分:“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?我们的战士,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。”设问直接点题,引出典型事例的叙写。北京卷一考生的满分作文《北京的符号》中有一句话“请救救北京的符号”反复出现三次,这三句话,一句置于文首,一句置于文中,一句置于文尾。这三句话,反复点示,反复映现既突出文章的主旨,又严整了结构、渲染了感情。
从点题的位置看,可以标题点题、开头点题、结尾点题。我们知道高考作文的阅卷速度是很快的。如果你把文章主旨埋在文中,阅卷老师可不会像工兵扫地雷一样,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探测,更不可能帮你去归纳。所以考场作文的中心要在醒目的位置亮出。